一、屋面承重能力检测哪家单位有资质办理——建筑结构荷载设计手册中给出了如何确定楼面等效均布荷载的方法,详见下文:
咨询电话:严经理: 可加微信
承接全国各项业务,欢迎咨询
(1)楼、屋面的等效均布活荷载应在其设计控制部位上,根据需要按内力(弯矩、剪力、轴力)、变形、裂缝的等值要求来确定等效均布活荷载,在一般情况下可按内力等值的方法来确定荷载。
(2)由于实际工程中工艺安装要求以及使用布置的不同,楼面活荷载差别可能很大,此情况下应该分区域,分别确定各区域的等效均布活荷载。
(3)连续梁、板的等效均布活荷载,可按单跨简支梁、板计算,但计算梁、板得实际内力时仍应按连续结构考虑。确定等效均布活荷载时,可根据弹性体系结构力学方法计算。
(4)单向板上局部荷载(包括集中荷载)的等效均布活荷载qe可按下式计算:
qe=8Mmax/b×l×l
式中:l-板的跨度;b-板上局部荷载效应的有效分布宽度值;Mmax-简支板的大弯矩值。
上述各字母具体如何取值在《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61页中有详尽解释,此处不再详叙。
在实际工程中,栈桥内设皮带机,皮带机支架下端均设置预埋件,并由工艺专业提供预埋件尺寸及所承受荷载大小。
《火力发电厂土建结构设计技术规定》(DL5022-93)中规定:
当栈桥中皮带宽度为1.2~1.4m时,栈桥楼面活荷载一般按4kN/?采用,当皮带宽度大于1.4m时按实际荷载考虑。
其楼面活荷载实质即为(全部预埋件上荷载/栈桥板面积)+无设备区域的操作荷载(一般标准值可取2.0kN/?)。
现就实际工程来验算此楼面活荷载是否合适。
在近本人参与设计的某工程中,皮带宽度为1.050m,栈桥楼面即为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连续板,板厚100mm,板长跨为5470mm,板短跨即次梁间距均为2200mm,设埋件每个尺寸200mm×250mm,每个埋件上荷载为4kN。本工程栈桥楼面活荷载取4kN/?其上预埋件对板不利情况应为预埋件设于板中心位置处。
现对此楼面等效荷载做计算(计算方法参见《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61~63页)。
解:
板计算跨度lo=2.2m
埋件作用面上平行于板跨的计算宽度
bcx=btx+2s+h=0.35m
埋件作用面上垂直于板跨的计算宽度
bcy=bty+2s+h=0.30m
符合bcx>bcy(即0.35>0.3)
bcy<0.6lo(即0.3<2.2×0.6=1.32m)
bcy 故埋件上荷载在板上的有效分布宽度为
b=bcy+0.7lo=1.84m
bcx-荷载作用面平行于板跨的计算宽度值
bcy-荷载作用面垂直于板跨的计算宽度值
而bcx=btx+2s+h
bcy=bty+2s+h
btx-荷载作用面平行于板跨的宽度(即工艺埋铁平行于板跨的尺寸)
bty-荷载作用面垂直于板跨的宽度(即工艺埋铁垂直于板跨的尺寸)
s-埋铁垫层厚度(一般均不设,所以s取0)
h-板的厚度
由于埋件位置靠近板的非支撑边,且埋件中心之间距离小于埋件荷载有效分布宽度,因此应按照两种不同的折减埋件荷载的有效分布宽度情况确定等效楼面均布活荷载标准值,取两者中较大值作为该等效楼面均布活荷载标准值。
情况1:以位于板的非支撑边附近埋件作为计算对象,确定其折减后有效分布宽度:
b?=1.01+1.05/2=1.535m
一、建筑楼板大承重能力检测第三方中心——建筑楼板大承重能力检测模拟计算法:
1、确定建筑物的尺寸、位置及暂定使用荷载。
2、检测建筑物的轴线尺寸、层高,鉴定区域梁板结构布置。
3、查看结构布置是否合理、构件传力是否直接等。
4、检测鉴定区域钢筋混凝土梁的截面尺寸及楼板的厚度。
5、采用钻芯法局部抽检鉴定区域梁、板、柱的混凝土强度。(参照《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 50344-2004中*3条,确定抽芯的数量,送有建筑材料检测单位进行试验,获取试验数据,作为报告复核计算依据。)
6、采用钢筋探测仪检测鉴定区域梁、板、柱的钢筋配置情况和钢筋保护层厚度。
7、检测建筑物鉴定区域梁、板、柱等构件是否有裂缝,并分析裂缝产生的原因、裂缝是否已造成对结构的危害等。
8、分析改造增加建筑物对现状建筑物的安全性能鉴定。依据国家规范取值动力系数,根据检测、鉴定规范核定建筑物的安全性能。
9、根据实测房屋结构材料力学性能,按现有荷载、使用情况和房屋结构体系,根据检测结果、原设计图纸、国家规范等,建立合理的计算模型,验算房屋的鉴定区域现有安全使用能力并复核其构造措施。
10、对建筑物鉴定区域的结构安全性进行鉴定,遵循客观、科学、公正的原则编写鉴定报告,提出鉴定结论。
二、屋面承重能力检测哪家单位有资质办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版,本版本是对GB50009-2001的局部修正。
对于计算维护结构时,风压体型系数改为局部风压体型系数;修改了考虑顺风向风振的适用条件:对于高度大于30m且高宽比大于1.5的房屋和基本自振周期T1大于0.25s的各种高耸结构以及大跨度屋盖结构。
对于阵风系数,非直接承受风压的屋面、墙面构件取值1.0。对于横风向风振,也作了一定的修改。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在风荷载计算部分,主要调整了风荷载高度变化系数和山峰地形修正系数;补充完善了风荷载体型系数和局部体型系数,补充了高层建筑群干扰效应系数的取值范围,增加对风洞试验设备和方法要求的规定;修改了顺风向风振系数的计算表达式和计算参数。增加大跨屋盖结构风振计算的原则规定;增加了横风向和扭转风振等效风荷载计算的规定,增加了顺风向风荷载、横风向及扭转风振等效风荷载组合工况的规定;修改了阵风系数的计算公式与表格。
根据新的观测资料,重新统计全国各气象台站的风压,调整了部分城市的基本风压值,绘制了新的全国基本风压图。
增加附录“高层建筑顺风向和横风向风振速度加速度计算”。
不难看出,每一次修订的版本都会根据新的观测结果对**版本进行修正,按照生产实际的变化,荷载规范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
三、屋面承重能力检测哪家单位有资质办理——关于无竣工手续、施工验收资料缺失或不全的房屋,因补办产权登记而委托的安全鉴定:技术风险大,须细致、谨慎!
一是:因为设计与质量未受控,实体的薄弱环节和质量安全隐患很难查清楚、弄明白(尤其是体系与连接)。鉴定中如果单凭外观检查,通过有无裂缝、变形等损坏迹象,评判构件的可靠性,而结构分析工作欠缺,鉴定结论往往是草率的、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
二是:对未经质监或验收而投入使用的房屋,选择《危险房屋鉴定标准》来评定其安全性等级,是不合适的。《危标》仅适用于承重构件已出现异常情况的合法房屋,即仅适用于险房鉴定,不适用表面无虞、内在黑幕覆盖(质量状况不明)的违建房屋。
我们必须明白:没有裂缝并不代表结构安全无虞,现场未发现裂缝的可能原因有很多:荷载尚未达到设计标准、按可靠度设计的安全富余度(承载力极限值、变形极限值)、结构体系冗余度的有利作用。
根据《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2014):
对施工验收资料缺失、未经竣工验收房屋实施安全鉴定时,明确要求:
一是所有构件都要纳入检查,包括基础和上部结构实体质量的检测、检验。
二是鉴定内容应包括结构可靠性鉴定与抗震能力鉴定。按附录F.2节:若补检实体质量不合格,则应根据详细调查、检测结果,对承重结构、构件的承载能力与抗震能力进行验算和构造鉴定。
三是必须整体建模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