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加固施工企业
建筑加固施工企业建筑工程的整体荷载都作用于地基上,因此地基应同时满足容许承载力和容许沉降量的要求,如果达不到要求时,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地基加固方法较多,在具体的加固施工中选择合适的地基加固方法是保证建筑工程成功的关键。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全部荷载都是由它下面的地基来承担,地基加固的质量,直接决定着整个工程的质量、造价与工期,直接影响着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安全。复合注浆施工技术是比较先进可行的技术,在地基加固施工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建筑地基加固施工过程施工准备,组织施工人员在复合注浆法加固地基施工时,需配备施工队长、工程技术人员、高压泵工、电工、修理工。做好现场施工前的准备,施工前应组建队伍、清理施工场地、作好机械检修和保养、布置好孔位、以及搭设工棚、备好材料等。确定施工程序,钻孔,按设计钻孔到一定深度。建立孔口灌浆装置,孔口灌浆装置需满足静压灌浆要求,又需满足高压旋喷注浆管可以从其中下钻的要求。采用高压旋喷注浆法进行喷射注浆,注浆从下而上,在既有建筑物地基加固中一般采用单管旋喷方式注浆。在缺陷桩基加固中,先喷高压清水一遍到三遍后再注浆。高压旋喷注浆结束后,利用孔口注浆装置封孔进行静压注浆,静压注浆可以采用单液也可采用双液注浆,根据需要,浆液终凝前可进行多次灌注。注浆结束后,若注浆孔口冒浆,需对孔进行封闭处理,防止浆液流出。复合注浆施工中出现问题的处理:注浆深度大时,易造成上粗下细的固结体。影响固结体的承载能力,因而需在深度大的地层中注浆时采用增大压力或降低提升速度的方式补救。建筑加固施工企业
找深圳市住建加固技术公司,李经理
二、 建筑加固施工单位--建筑地基加固技术
复合注浆技术适用加固地层范围广,既可适用于加固渗透性大的地层(如砂卵石层),又可适用于渗透性较差地层(如粘土、粉土和粉细砂层),还可以用来加固溶岩地层的地下溶洞和溶蚀裂隙。复合注浆法既能形成较高强度的旋喷桩固结体,又能通过渗透、劈裂和挤密的方式提高岩土层的强度。复合注浆适用加固工程范围广,可用于对既有建筑物地基基础进行加固,也可用于桩基缺陷的加固处理。复合注浆浆液扩散范围大,不仅对高压喷射流喷射破坏土体的极限范围之内土体进行置换加固,而且对喷射破坏土体的极限范围之外的土体以充填、渗透、挤密和劈裂等方式进行注浆加固,在成桩的同时对地基土有灌浆加固作用。复合注浆能定向定位,能形成连续的圆柱状的旋喷桩体,旋喷桩直径为400mm―1200mm,其注浆固结体**部无收缩,与原基础混凝土或桩混凝土结合紧密。能直接承受上部荷载,并将荷载传递到深层土层中去,保证荷载传递均匀、有效;复合注浆形成旋喷桩的单桩承载力较高。复合注浆形成的旋喷固结体强度较高,且固结体强度可根据设计需要通过改变浆液材料和工艺参数来进行调节。复合注浆钻孔施工口径较小,对既有建筑物基础和地面损害和扰动很小,可调节浆液凝固时间施工期建筑物附加沉降小,经济可靠,且耐久性好,因此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三、建筑加固施工单位---建筑地基加固施工工序
注浆钻孔施工,先采用地质钻机钻穿既有建筑物原基础或承台,然后根据设计注浆深度要求,选择采用地质钻机或高压旋喷钻机钻孔到设计深度。一般以土层或强风化岩层作为注浆持力层时可采用高压旋喷钻机直接钻孔,若以中风化以上岩层作为注浆持力层时需先采用地质钻机钻至终孔,若地层中有卵砾石层也需采用地质钻机钻孔。钻孔孔径一般开孔为llOmm,终孔直径为91mm,钻孔垂直度保证<1%。对岩层或混凝土层采用金刚石钻头钻进,对卵砾石地层采用合金钻头钻进行,采用泥塞浆护壁或套管护壁,钻孔后需保证钻孔不跨孔不堵塞。建立孔口注浆装置,注浆钻孔施工完成以后,在注浆孔口建立注浆装置。孔口注浆装置需既满足静压洼浆要求又满足高压旋喷注浆管可以从其中下钻的要求。孔口注浆装置可采用单管接头式或混合器式,单管接头式用于单液注浆,混合器式用于双液注浆。孔口注浆装置采用预埋设的方式固定在注浆孔口,采用水泥浆或水泥水玻璃浆液将孔口装置与钻孔之间的间隙固定密封。采用高压旋喷注浆方式进行注浆,孔口注浆装置埋设1―2天后,先采用高压旋喷注浆方式进行旋喷注浆,旋喷注浆需按设计规定的工艺参数(喷射压力、提升速度、旋转速度、浆液水灰比)进行注浆,将注浆管分段下入孔底,每段注浆钻杆需连接紧密并采用麻丝密封。旋喷注浆按从下而上的方式。为了减小建筑物的附加沉降,旋喷一般采用单管旋喷注浆方式,下钻时尽量快速且尽量小压力小流量喷水,旋喷时采用不喷水而直接喷浆一遍的方式,在底部和**部需喷浆2遍。
四、在对建筑物进行纠偏加固时,为加速浆液凝固,
有时采用先喷一遍水泥浆液后喷射一遍水玻璃的方式,进行双液旋喷。采用静压注浆方式进行注浆,高压旋喷注浆结束后,利用孔口注浆装置封住孔口进行静压注浆,通过静压注浆可以扩大浆液的注入范围,防止旋喷固结体收缩从而增加旋喷体与原基础混凝土结合紧密性。静压注浆开始时采用较稀的浆液和较低的注浆压力,随后逐渐增加浆液浓度及加大注浆压力,直至设计注浆量和注浆压力为止。一般静压注浆在浆液终凝前需进行2―3次灌注。静压注浆可以采用单液也可采用双液注浆。封孔,静压注浆结束后,若注浆孔口冒浆,需对孔口进行封闭处理,防止浆液流出。若注浆结束后孔内浆液有流失需补灌浆液到注浆孔内浆液饱满为止。复合注浆顺序有时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有时需采用先静压注浆后高压旋喷注浆的方式进行注浆。
某综合楼原为五层混合结构,总高22.2m,底层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二层及以上为半框架结构,即北跨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而南跨钢筋混凝土楼面梁,一端与北跨框架内柱连接,另一端支承在南向砖墙上。南北两跨跨度均为7.4m,南跨还带有1.5m的外挑阳台。总向有11个开间,横墙间距为11×3.2=35.2m,房屋总长度为38.4m。较西头两开间分别为楼梯间和卫生间、贮藏室,该综合楼于1970年筹建,1972年开始动工,边设计、边施工,1976年竣工,1977年正式投入使用,1984年一楼作了调整改动,1988年二楼改为店堂,1993年将二楼外租,被间成小开间,1994年**部增加一层,1996年三楼外租,在装修过程中南向中部拆去六个木窗及窗下砖墙。
1998年4月21日下午5时左右该大楼三楼楼面及以上,东西向28~34轴之间突然倒塌(见图1)。倒塌部分面积达1025m2,受损面积为3444m2,直接经济损失435万元。
2坍塌后结构损伤调查
为分析事故发生原因,为加固提供可靠的依据,我们对梁、板及柱的破坏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
2.1 梁
2.1.1一层至**层除坍塌部分外,其它南北向横梁不同部位不同程度出现裂缝。
2.1.2三、四层楼面, 29 ~ 33 轴上 B ~ C 轴段钢筋混凝土梁距B轴2m左右处断裂,该部分梁纵向钢筋受损变形,弯起钢筋几乎被拉直,箍筋靠近B轴处被拉断(图2)。
2.1.3五、六层:29~33轴上B~C轴段钢筋混凝土梁齐B轴纵梁南侧根部断裂,该部分梁纵筋被拉变形,箍筋靠近B轴处被拉断。抢险时,该部分梁纵筋齐B轴柱南侧外边截断,同时,五层楼面梁34轴上B~C轴段梁出现水平裂缝,该段梁已被破坏。
2.1.4屋面层:原加层所用工字钢在30、32轴上B、C轴断坍落,B~C轴之间纵向工字钢扭曲变形,31及33轴上,B~C轴段混凝土梁坍落。28、34轴上B~C轴段混凝土梁断裂破坏(图3)。
2.2 板
三层及以上,28~34轴之间B轴南侧全部坍落(图4)。
2.3 砌体
三层及其以上C轴29~33轴之间窗间墙全部坍落,一层34轴南向窗间墙粉碎性破坏,三层28轴南向窗间墙粉碎性破坏
3结构材料性能检测
为给鉴定及计算分析提供依据,对房屋倒塌后现存结构进行材料检测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加固设计之前,我院对该房屋钢筋混凝土构件进行了检测,检测内容有:(1)钢筋抗拉强度;(2)混凝土强度等级;(3)混凝土碳化情况。
3.1试验结果
3.1.1 钢筋
在梁上取得φ16、φ18圆钢试样各二个, φ16、φ18螺纹钢试样各两个,共8个试样,对钢筋强度、延伸率及冷弯性能指标进行了测试,结果见表1。
3.1.2混凝土
a. 回弹试验
从每层纵梁选取一个测区,横梁上选取2个测区,中柱2个测区,边柱一个测区,共3个测区,每个测区按要求回弹24个点,并对测区混凝土碳化深度进行检测,检测结果见表2。
b. 钻芯取样试验
考虑到房屋使用历史较长,在四层梁(塌落到三层楼面)上钻取三个芯样,按标准芯样试验方法测得3个芯样强度(已换算为标准试件强度)为36.4MPa,28.5MPa,27.5MPa,平均值为30.8MPa。
3.2结论
3.2.1钢筋各项指标符合规范要求;
3.2.2混凝土强度等级满足原设计要求。
4复核计算
4.1运用中国建研院编制的TBSA(4.2)的程序对房屋进行了空间分析,运用平面框架程序进行了复核计算。
4.2对框架柱截面尺寸进行优化设计,以确定既能满足轴压比要求又能保证合理的配筋。
4.3 对框架梁按原设计尺寸,复核其配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