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bjdaec中山学校抗震加固-学校加固价格
我国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特别是学校建筑的垮塌,造成了大量学生的伤亡,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因此,国家组织*对《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做了局部修订,明确了中、小学的教学用房抗震设防类别应不低于重点设防类(乙类)。**办公厅也于2009年4月8日印发了“关于全国中小学校舍程实施方案的通知”,实施全国中小学校舍程。本文阐述了某学校综合教学楼的抗震加固设计。
2. 加固方案的主要原则
以“安全、经济、合理、实用”为原则,贯彻如下:
1) 多方案比较,紧密结合实际施工方法,保证新(加固部分)旧(原结构)连接可靠,协同工作;
2) 立足整个结构的综合抗震能力,加强薄弱部位的抗震构造,避免因局部加强导致新薄弱部位的产生;
3) 控制因加固产生的结构自重增加。尽量不拆除、少拆除,尽可能减少地震作用;
4) 尽可能减少对原建筑构件的损伤;
5) 考虑施工进度、难度,尽可能减少对使用环境的影响(噪声、振动、排污等)。
3. 工程概况
学校位于上海市区,其综合教学楼建于1990年,按功能分为B区和C区,其中B区为三层建筑、局部二层,长36.5米、宽29.7米,建筑层高3.3米,室内外高差为0.60米,建筑物总高度为10.50m。综合教学楼C区为二层建筑,**部设有小塔楼,长20.04米、宽12.24米,建筑层高3.3米,室内外高差为0.60米,建筑物总高度为7.20m。
从原结构图纸可以看出,综合教学楼的结构形式以砖混结构为主,局部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的混合结构形式。其中B区东侧为框架结构,西侧为砖混结构,C区为较完整的砖混结构,B、C区间没有设抗震缝,具体详见图1结构体系平面示意图。
4. 抗震鉴定报告主要结论
6) 本工程设计于1989年,为A类房屋,根据抗震鉴定及实际应用情况,综合教学楼后续使用年限为30年;
7) 结构构件尺寸与原设计基本一致,墙、板、混凝土梁柱及节点等主体结构基本完好;
8) 材性检测结果表明,砌筑砖强度等级均评定为MU10,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为M2.5,混凝土强度等级均评定为C18;
9) 建筑变形测量结果表明,房屋测点倾斜率小于《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中规定的限值4‰;被检测房屋基础现状无严重静载缺陷;
10) 房屋框架结构部分多项抗震措施不满足《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要求,具体详见表1~3。
表 1 综合楼B区 框架部分鉴定结论
对照抗震鉴定规范检查 结论
6.2.1框架结构不宜为单跨框架;乙类设防时不应为单跨框架结构,本房屋部分结构局部为单跨框架。
6.2.1无砌体结构相连,且平面内的抗侧力构件及质量分布宜基本均匀对称。但本结构南侧、东侧与砌体结构相连。
6.2.4框架柱箍筋的较大间距200mm>8d,100mm的较小值,部分柱的截面宽度 250mm <400mm
表 2 综合楼B区 砌体部分鉴定结论
对照抗震鉴定规范检查 结论
5.2.2抗震横墙较大间距13.5m>12.0m
5.2.4构造柱:部分外墙四角,楼梯间四角,内墙与外墙交接处无构造柱
5.2.8承重外墙尽端至门窗洞边的较小距离0.90m>1m 不满足
不满足
表 3 综合楼C区 砌体部分鉴定结论
对照抗震鉴定规范检查 结论
5.2.4构造柱:部分外墙四角,楼梯间四角,内墙与外墙交接处无构造柱
5.2.8 承重门窗间墙较小宽度:0.72m<1m
承重外墙尽端至门窗洞边的较小距离0.90m<1m 不满足
不满足
不满足
5. 结构体系分析
根据原建筑及结构资料,原综合教学楼的结构布置图见图1,从图中可看出,C区平面近似为12.24x20.04m矩形的二层砖混结构,横墙间距以3.3m为主,结构整体刚度大。B区平面近似为回字型的三层建筑,其南侧和西侧均为框架结构,其中西北角的一、二层为分别会议室和阅览室,结构为13.2跨度的框架,B区的东侧及北侧均为砖混结构。
从该综合楼结构体系来看,是框架与砌体结构相混合的结构形式,结构体系混乱,质量与刚度分布不均,非常不利于结构抗震,故首先考虑将B、C区设抗震缝脱开,抗震缝两侧设双墙,将C区分割为独立的、完整的砌体结构单体,以下主要介绍B区的抗震加固设计。
对于B区,可采用以下两种方案:
11) 方案一
在B区的中部10轴处设一道抗震缝,将B区的框架部分和砌体部分划为两个单体,西侧为框架结构,东侧为砌体结构。
本方案的优点是结构体系清晰,结构抗震受力明确。但其缺点是东侧的砌体结构平面呈凹型开口,其平面形状不规则;其次B区中庭**部为镂空的井字梁楼盖,其周边分别支撑在框架柱**及砌体墙上,故中部设缝处改造工作量大,且建筑处理此抗震缝也较困难,屋面易渗水;再者按此方案设缝,施工难度高,施工周期长,改造费用大。
12) 方案二
由于东侧框架的抗侧刚度较西侧的砌体结构小的多,故利用框架间的填充墙进行板墙加固,并使其与框架柱与框架梁可靠连接共同作用,同时在B、C区设缝处及平面转角无填充墙处增设混凝土墙,使整个结构体系以墙体作为抗侧力构件,而框架柱主要承担竖向力。西侧的砌体结构的横墙间距多为6.6m,且沿立面有较多窗洞,故西侧的砌体墙也采用板墙加固。
按此方案,B区的结构由框架、砌体墙共同作用的混合体系改造为砌体组合墙抗震结构体系,具体结构布置见图2,填充墙按板墙加固做法、与梁柱连接节点见显然,方案二的结构体系更合理,对建筑功能的影响、施工难度、改造工作量均较小,故本楼抗震加固按方案二设计。
在各级**的亲切关怀下,房山区河北镇中心幼儿园有幸被列入北京市**批抗震加固名单。2009年10月,我园抗震加固工作开始,2010年1月抗震加固工作完成。现在回望历经4个月的抗震加固工程,有如下体会与参加抗震加固工程的**们分享:
一、日常装修与抗震加固要通盘考虑,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我中心幼儿园是2008年2月迁址入住河北镇的,入住之前河北镇**一次性投入300余万元对办公楼、教室进行装修改造。抗震加固工程到来时刚入住1年的办公楼从里到外都要剔除墙皮,门窗因墙体变化也要全部更换,这对于资源是一种无形的浪费。所以,建议有加固工程同时也有装修改造想法的学校,要先完成抗震加固然后再做装修改造,这样可以节约不少资金。
二、抗震加固开始之前要考虑施工队的水电问题,提前做好协商
这也是我园在施工中的教训。施工队住进之后,会涉及用水、用电的费用问题,在我园进行抗震加固之前没有考虑到这些问题。工程进行了将近4个月,发生的水电费用都要由我们承担,虽然中途和施工方协调了一次,但是迫于没有具体的数字作为依据,所以不好计算施工方实际用了多少水电费用。因此,建议在抗震加固之前各单位可与施工方协商单独接水、电表,单独计费,由施工方自行缴费。这样就可能做到底数清、费用清,比中途协调效果好。
三、抗震加固之前要对校园设备设施运行情况进行核查,并与施工方确认,避免工程结束后扯皮
抗震加固对建筑物造成破坏的要进行修复。在加固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破坏一些附带设施,破坏之后如何处理,处理到什么程度,这些都要提前与施工方说清楚。如我园户外幼儿活动场地的地毯,在加固之前办公楼的过道、楼梯都铺的是户外**地毯,耐磨性好。施工方在加固前承诺破坏的都会重新更换,所以笔者没有对这个问题进行过多的干预。但在加固工程结束之后,并没有全部更换新的,有的地毯在施工过程中损坏严重,施工方更换的却是室内毡毯,与我园原来铺设的地毯颜色、质地相比都差很多,损坏不大的地毯也沾了泥浆,很难清理复原。笔者就此问题与施工方交涉了几次,较终都没有得到满意的结果。所以,建议参加抗震加固工程的学校在工程开始之前,要将涉及的设备设施都与施工方进行一一核对,提前说明哪些破坏后如何恢复,恢复的面积是多少;哪些是施工方不负责恢复,要校方提前自己保管的。切不可笼统地说破坏什么修复什么,放心地将院落交与施工方,否则到施工完毕时再进行交涉,不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四、在具体问题交涉时要和参与设计、施工、监理等部门共同协商,不单独与施工方交涉
这样会避免施工方就一些具体问题的资费问题为难,更有利于施工质量的监督与管理。上述具体问题都可以在协调会上一一谈妥,避免施工过程中发现问题再考虑如何解决,协商解决时又缺少参与设计或者监理的部门,使问题得不到协调。
以上是我中心幼儿园参加抗震加固工程中一点体会,其中有我们初次与工程队打交道经验不足的教训,也有抗震加固工程会涉及的特有问题,希望能与**分享,更希望能够抛砖引玉,向**学习更多关于工程施工方面的好经验与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