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有教学楼在抗震加固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两种结构体系混用2.2砖混结构的主要问题2.3框架结构的主要问题2.4预制空心楼板的整体性2.5非结构部件未考虑抗震要求3教学楼抗震加固的主要方法 3.1砖混结构的抗震加固3.1.1钢筋网砂浆面层3.1.2现浇钢筋混凝土板墙3.1.3增设圈梁-钢筋混凝土柱3.2框架结构的抗震加固3.2.1增设抗震墙或翼墙3.2.2增设阻尼支撑3.2.3增大截面3.2.4增设外部构架3.2.5填充墙框架4抗震加固实例 4.1结构体系混用4.2砖混结构**高4.3砖混结构楼梯间在建筑尽端4.4砖混结构增设构造柱4.5框架柱抗震构造措施补强4.6框架柱轴压比**限加固4.7增设翼墙加固4.8利用填充墙框架加固4.9增设屈曲约束支撑加固4.10增设金属阻尼器加固4.11新增现浇外部框架加固4.12新增预知外部框架加固4.13新增外部钢支撑加固4.14单跨框架加固4.15预制楼板的抗震加固4.16框架结构楼梯间加固5教学楼抗震加固的讨论 附录A北京地区中小学校舍抗震鉴定与加固技术细则
某教学楼工程总建筑面积为9203.62m2。建筑层数共为五层,建筑物为砖混结构,由于该工程建于1982年,无抗震设防,达不到国家现行的抗震设计要求,存在安全隐患,因此需对校舍进行抗震安全加固。
2 加固方案
2.1 墙体:外墙保持原有的形式不变,在外纵墙外侧与横向承重墙交接部位及楼梯间梁下增设250*300mm混凝土构造柱。在纵墙梁下增设300×(梁宽+2×70mm)的构造柱:在所有阴角部位增设200mm*500*500m “L”型构造柱,在阳角部位增设200*610*610mm“L”型构造柱。新增构造柱采用C20混凝土,主筋Φ12钢筋。箍筋φ6.5@ 200 。构造柱基础埋梁1500mm。变形缝处钢筋混凝土圈梁两侧各增加一根Φ25钢拉杆,与加固增设的构造柱锚固在一起。
对承重墙体进行加固,在外纵墙里侧,内纵墙及横墙两侧增设70mm厚混凝土墙板进行加固。
墙体加固后裸露的构造柱采用30厚挤塑聚苯乙烯保温板包裹,外包网格布。
2.2 基础加固:对原有的承重墙下毛石基础进行加固,在基础两侧增设200m厚C20混凝土 。
3 施工准备
3.1 技术准备
施工前积极查阅有关抗震加固方面的技术资料,制定各项技术措施,组织进行技术交底。
3.2 现场准备:
施工用水、用电准备:由建设单位提供电源、水源接至施工现场,用水管线在地下埋设,接至用水地点。
4 加固施工方法
4.1 基础工程:
采用人工将所有承重墙基础挖开至基础底,将基础表面浮土及杂物均清除干净,并用水冲洗。在毛石基础的上一阶的基础两侧用冲击钻钻孔,孔径ф16,深度为550mm。用空气压缩机将孔内的碎渣、杂物清除,然后采用**的植筋胶植筋。植筋钢筋为Φ12@500,植入深度为500mm ,外露200mm。首先用压力枪将胶注入孔内,保证孔内注满胶,将钢筋放入孔内,并校正钢筋位置,待钢筋固定后,手松开。事先采用Φ12钢筋加工成倒U形钢筋,倒U形钢筋钻孔穿过基础上的墙体,与植入的钢筋绑扎在一起。
联系人:李经理(工程部经理)
手机:(微信同号)
电话:0755-29650875
学校幼儿园房屋抗震加固施工方法有哪些:
4.5 楼梯间梁、雨篷梁及板下加固
楼梯间梁、雨篷梁及板下采用碳纤维片加固。将面层采用人工清除干净,露出混凝土结构层,对于原结构有破损部位清理干净,采用高强度水泥砂浆修补,然后进行碳纤维加固。
碳纤维弹性模量≥210GPa,抗拉强度标准值 ≥3000Pa ,厚度0.167mm,伸长率≥1.5%,层间剪切强度≥35MPa。粘贴碳纤维时采用配套粘结胶粘贴,用滚筒沿纤维方向在已贴好碳纤维的面上多次滚压,使胶粘剂充分浸透碳纤维中。在碳纤维织物的表面干燥后立即进行下一层粘贴,后一层碳纤维的表面均匀涂抹一道水泥浆。粘贴碳纤维后外面裹一层钢丝网片,网片固定采用钉子钉入至构件内,钢丝网片外抹20厚M15水泥砂浆面层。
在梁板构件的受拉区粘贴碳纤维片材进行加固时,纤维方向与构件轴向垂直。采用封闭式粘贴,U形粘贴或侧面粘贴对梁板构件进行受剪加固时,纤维方向与柱轴向垂直。
碳纤维片材粘贴于梁侧面受弯加固时,粘贴区域在距受拉区边缘1/4梁高范围 内。对梁、板正弯矩进行受弯加固时,碳纤维片材延伸至支座边缘。碳纤维片材的切断位置距其充分利用截面的距离不得小于计算得出的延伸长度,并延伸至不需要碳纤维片 材截面≥200mm处 。对梁、板负弯矩区进行受弯加固时,碳纤维片材截断位置距支座边缘的延伸长度根据负弯矩分布不小于1/4跨度,对梁不小于1/3跨度。
5 质量保证措施
5.1 混凝土表面如出现剥落、蜂窝、腐蚀等劣化现象的部位予以剔除,对较大面积的劣质层,在剔除后用聚合物水泥砂浆进行修复,裂缝部位如有必要先进行封闭处理。
5.2 需加固部位的混凝土要清除浮浆层,使用角磨机打磨混凝土构件碳纤维部位浮浆层至露出坚硬石子面,一般打磨厚度约2-3mm。构件基面的混凝土要打磨平整,尤其是表面的凸起部位要磨平,转角粘贴处要进行倒角处理并打磨平整成圆弧状(R≥20 mm)。严格控制混凝土磨痕错台高度(小于1mm)。打磨宽度大于碳纤维宽度10mm以上(每边出碳纤缝5mm)。
5.3 用吹风机将混凝土表面清理干净,用丙酮擦拭并保持干燥(指触无灰)。
5.4 按一定比例将主剂与固化剂先后置于容器中,用搅拌器搅拌均匀,根据现场实际用量,并严格控制使用时间。用滚筒刷或毛刷将胶均匀抹于混凝土表面,厚度不**过0.4mm,并不得有漏刷、流淌、气泡。等胶固化后(固化时间视现场气温定,以手指触感干燥为宜,一般不小于2小时)再进行下一道工序。
5.5 找平处理:混凝土表面凹陷部位用刮刀嵌刮整平,胶料修补填平,模板接头等出现高度差的部位用整平胶填补,尽量减少高差。转角处理用整平胶料将其修补为光滑的圆弧,半径不小于20mm。
5.6 按设计要求的尺寸裁剪碳纤维布(尺寸不得有负误差)长度为3m以内(防止弯折)。沿纤维方向的搭接长度为不少于100mm。采用多层碳纤维加固时各层碳纤维布的接头应相互错开。
6 检查验收
6.1 在开始施工之前,对加固使用的原材料质量进行检验,并提供出厂检验报告,各项性能指标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6.2 碳纤维片材实际粘贴面积应不小于设计量,位置偏差应不大于5mm。
7 施工安全及注意事项
7.1 碳纤维片材为导电材料,施工碳纤维片材时应远离电气设备及电源,或采取可靠的防护措施。
联系人:李经理(工程部经理)
手机:(微信同号)
电话:0755-29650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