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

    深圳市住建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 9
  • 公司认证: 营业执照已认证
  • 企业性质:私营企业
    成立时间:2014
  • 公司地址: 广东省 深圳市 龙岗区平湖新木恒昌荣工业园C栋
  • 姓名: 严子棋
  • 认证: 手机已认证 身份证未认证 微信已绑定

    威海学校幼儿园房屋检测报告谁来出具 *鉴定机构

  • 所属行业:商务服务 其他商务服务
  • 发布日期:2018-10-30
  • 阅读量:180
  • 价格:1000.00 元/个 起
  • 产品规格:不限
  • 产品数量:9999.00 个
  • 包装说明:不限
  • 发货地址:广东深圳  
  • 关键词:威海学校幼儿园房屋检测报告谁来出具

    威海学校幼儿园房屋检测报告谁来出具 *鉴定机构详细内容

    我国很多中、小学校舍始建于20世纪70、80年代,建筑年代久远,建筑的质量相对较差。所以在我国许多城市中往往成为抵御地震灾害的薄弱环节。 

      2)结构类型不合理 

      我国很多中、小学校舍的结构形式为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砖混结构。这种建筑的结构形式在施工上简便,工程造价比较低,但由于装配式构造的砖混结构自身刚度较低,与当今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或剪力墙结构的抗震能力有很大的差距。所以该房屋的整体性较差,一旦发生地震,这种类型的建筑易于遭到破坏。此外,震害分析表明,很多中、小学校舍在结构体系的布置上、结构构件的设置上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具体表现在:①许多校舍的结构体系布置方案多为纵墙承重,这种体系在地震时易造成由于纵墙的破坏而使得整个建筑的倒塌的严重后果;②楼梯间设置在建筑物的端开间,由于端开间在地震时的地震力往往较大,因此,这种结构形式易造成地震时因楼梯间的破坏使得人员无法逃生,从而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③缺少抗震构造措施的?梁与构造柱。 

      3)中、小学校舍自身特点导致抗震性较差 

      中、小学校舍一个的特点就是其使用空间相对一般的民用性建筑要大很多,普通教室建筑面积为60~100平方米,开间一般在8~10米,大大的削弱了校舍的整体刚度,地震时受到水平地震力作用*变形或坍塌;另一方面,中、小学校舍为保证日照。多设计为长外廊式,进深方向较小,结构整体的联系不稳定。同时为了保证房间采光,大部分中、小学校舍多采用大面积的门、窗,从而削弱了墙体之间的连接,对抗震不利。 


    二、苏北地区中小学校建筑鉴定技术 

      1 初步调查 

      检测前首先对各中小学校内各建筑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调查,包括房屋的基本概况、建筑、结构形式、设计及施工情况、使用历史等,并搜集相关资料,如建筑、结构设计图纸、地勘报告及施工验收资料,画出各建筑的总平面分布图。 

      2 场地及地基基础 

      2.1 场地 

      苏北徐州等地区多山,对中小学校建筑场地位于**的山嘴、孤立的山丘、边坡等不利地段时,应对地震稳定性、地基滑移等进行评估。 

      2.2 地基基础 

      已有建筑物的地基变形与其建成时间长短有着密切的关系,当地基发生较大的沉降和差异沉降时,其上部结构必然会有明显的反应,苏北农村地区中小学校建筑大多建成时间较长,无地勘报告,故地基基础现状的鉴定应着重检查建筑物上部结构的不均匀沉降裂缝和倾斜、基础有无腐蚀、酥碱、松散和剥落,根据检测结果判断地基基础有无严重静载缺陷。 

      3 建筑物结构受力体系 

      苏北地区中小学校教学楼、办公楼等大多采用大开间、大窗洞,抗震墙数量少,平面布置过于空旷,使得承重墙分担荷载很不均匀,部分房屋采用长宽比**限的条型以及L型、Y型或T型等不利于抗震的平面形式。汶川地震中有许多教学楼由于结构形式不合理而发生倒塌的震害情况已给我们警示,因此在苏北地区中小学校舍鉴定中应对房屋的结构体系重点检测。 

        4.1 砌体-木屋架结构 

      苏北农村地区有许多中小学校建筑采用此结构形式,该类建筑由于木屋顶整体性差,缺乏足够的刚度,地震力无法沿水平方向传递,致使承重墙、屋架发生坠落、垮塌。故鉴定过程中应重点检查木屋架、屋盖的质量和连接、墙体与木屋架的连接情况。 

      4.2 多层砖砌体结构 

      “5.12”四川汶川地震、1976年唐山地震以及上世纪末我国西部地区的多次地震震害都表明,砖混结构中抗震措施及连接构造对于结构在地震中保持整体性,避免发生整体倒塌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调查发现,苏北地区中小学校建筑多采用砖混结构加预制楼板结构。部分砌体结构未设置圈梁和构造柱或构造柱、圈梁设置不符合规范要求,施工中预制楼板与墙体只是简单的浮搭在一起,并没有按要求将拉结筋焊接起来,预制板上也无配筋混凝土叠合层。对此类建筑鉴定过程中应重点从墙体的平面布置、圈梁、构造柱的设置、截面尺寸及配筋、房屋的楼盖、屋盖与墙体的连接等四个方面进行检查。 

      4.3 框架结构 

      四川汶川地震震害调查显示,柱端先出现塑性铰、柱端剪切破坏、节点区破坏等现象比较常见,框架结构的围护结构和填充墙震损明显,部分结构构件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破坏。故学校建筑中框架结构应着重调查结构型式、截面尺寸、框架柱的轴压比、边角柱的配筋率、箍筋(尤其是加密区及节点处)配置及填充墙、隔墙与主体结构的连接情况。 

      5 易引起局部倒塌的部位及其连接 

      四川汶川地震中,部分房屋主体虽未出现倒塌,但附着于楼、屋面结构上的非结构构件由于与主体结构连接不稳,出现倒塌伤人或砸坏重要设备事故。 

      调查发现,苏北地区学校内教学楼、办公楼等大多采用单面外廊式,悬挑走廊外端多采用砖砌栏杆,部分栏杆内未设置构造柱及砼压**,两端与主体结构拉结不牢靠;部分房屋女儿墙高厚比**标、拉结缺失、无圈梁与压**;**屋面的楼梯间内外墙交接处大多未沿墙高采用钢筋拉结;部分砌体墙段实际的局部尺寸太小;还有部分房屋外廊采用独立砖柱承重,柱**两方向均无可靠拉结,鉴定过程中应对以上部位进行重点检测。 

      6 楼梯间 

      地震时学校建筑物内楼梯间、走廊等为师生疏散、脱离的逃生通道。调查发现,苏北地区学校内砌体结构房屋往往将楼梯间设置在房屋的尽端和转角部位,扭转效应非常明显,有的教学楼将楼梯作为左右两栋搂之间的连廊使用,但无特殊联结加强措施,楼梯与两侧主体弱连接,整体性很差。 

      楼梯间因平面开洞后刚度不连续,属于平面薄弱位置,地震中较易受损、破坏,故鉴定过程中应对楼梯间进行重点检测。 

    既有建筑因设计上的原因、混凝土及钢材等材料性能缺陷、施工内在质量低劣、自然环境条件的突变、用户不当使用擅自改变用途或人为损坏结构、地基不均匀沉陷等等所引起的结构的破坏往往反映在主体结构构件的裂缝上。鉴定裂缝的成因、分析裂缝的发展趋势、控制裂缝继续发展,是房屋安全性鉴定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调查发现,苏北地区部分中小学校内房屋外观质量较差,支承大梁、屋架的墙体、承重墙及其交接处出现裂缝,混凝土出现开裂或局部剥落,钢筋外露、锈蚀,还有部分房屋由于年久失修,环境潮湿和长期渗漏,导致墙体酥软,严重影响结构的安全。鉴定过程中应对结构及构件的外观质量缺陷及损伤情况进行全面检查。 

      8 材料强度 

      调查发现,苏北地区(尤其是农村地区)学校建筑施工质量普遍较差,砌体结构主要表现为砌筑砂浆强度不足、离散度较大,墙体砌筑质量较差,抗震构造设施(圈梁、构造柱等)混凝土浇筑质量差,强度较低;框架结构主要表现为混凝土浇筑质量不高,强度较低,箍筋*小直径、加密区间距与长度、箍筋弯钩长度不符合规范要求,梁柱节点范围甚至没有箍筋,边柱、角柱、边角柱及楼梯间部位框架柱未采取加强措施。鉴定过程中应对上述部分进行重点检测。 


    三、幼儿园相关注意事项:

    1、办园条件进一步改善。各园在现有条件基础上,积极采取措施,努力改善办园条件。一是园舍环境进一步净化、美化、幼儿化。各园均能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在现有基础上精心装饰、布置校园,通过绘制幼儿壁画、开辟学生作品展示墙、布置艺术走廊等多种形式,增加育人氛围和幼教气息,为幼儿营造了美观、轻松、活泼的学习环境。幼儿活动场所干净、整洁、物品摆放整齐。二是园舍条件有较大改善。各园有独立的班级活动空间、室外活动场地,有规模相对适宜活动室、休息室、厨房、教师办公室等用房,办学场所稳定。三是室内外设施设备的配备逐步完善。各园活动室都配有适合幼儿身高的配套桌、椅、玩具架、毛巾架、图书架、物品柜、水杯、玩具、电视等;休息室幼儿每人一床,厨房配有消毒柜、冰箱、电烤箱、压面机等厨卫设施;室外有大型活动器材,摆放合理,铺设有防滑垫;配有卫生保健室、卫生箱;购置了幼儿图书、教师专业刊物等学习资料;幼儿每人一巾一杯。

    2、师资水平逐步提高。一是注重人员的配备。各园按照要求配备教师、保育员、炊事员、保健员等工作人员。二是幼儿编班趋于规范。入园幼儿基本做到按照年龄、班额进行编班。三是教师能力逐步提高。绝大多数教师具有中专及以上*和一定的保教保育经验,持有幼儿教师资格证,能够制定教学工作计划,组织开展保教活动,自制玩教具,书写工作总结,具有初步的教科研能力,部分教师能够承担相应的公开课、观摩课。四是注重教。除星辰幼儿园外,其他园都注重组织教师参加网络培训、区市县级业务培训。特别是艺术幼儿园园本业务学习针对性强,能够按需施训。五是严格教师管理。各园建立了教师管理、考核、奖惩等制度,并得到落实。

    3、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一是内部管理体制较健全,园**职责及分工明确,园**能够坚持经常深入班级听课,指导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同时,建立董(理)事会并参与办学及管理决策。二是办学各类证件齐全,认真执行办学许可年检制度,实行收费公示、退费登记等,按时上报相关数据资料,基本做到按章行事、诚信办学。三是重视规章制度建设。各园制定幼儿一日生活、健康检查、卫生消毒、传染病预防、安全管理、幼儿接送等各项规章制度,主要规章制度基本得到落实。建立并落实家园联系制度,成立并召开家长**,通过召开家委会、家长会和家长开放日活动,征求家长意见和建议,并对家长进行育儿知识宣传培训,落实家园联系工作制度。四是规划、计划落实有效果。各园制定有中长期发展规划、处室工作计划,规划、计划目标明确,措施具体,具有可操作性,活动安排及落实注重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一、幼儿园抗震安全检测实例:

    1、某小学教学楼为砖混结构,楼板为预制板,原设计用途为小学,现用途为幼儿园。该工程建于1960年,地上四层,建筑面积为1700m2,采用毛石、条形基础。建成后投入使用至今,曾历经数次改造、粉饰、装修、变更用途,2009年曾进行抗震鉴定加固。

    2、现场检测

    2.1调查房屋使用功能情况

    对该教学楼的使用功能情况进行调查,该建筑物使用功能良好,未发现渗漏、变形、裂缝或门窗损坏等情况。

    2.2调查基础形式、构造措施等

    利用现场询问、开挖、局部破坏、利用钢筋位置测定仪进行无损检测等方法对该工程的基础形式、构造措施等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1)基础为毛石、条形基础;

    (2)该工程原施工未设置圈梁、构造柱,2009年进行了抗震加固:在建筑物外侧增设构造柱和圈梁,内横墙楼、屋盖处增设箍筋拉杆;

    (3)转角及纵横墙交接处无拉结钢筋;

    (4)预制板与外墙交接处无浇筑板带。

    2.3构件混凝土强度抽样检测

    采用回弹法对该工程圈梁的混凝土抗压强度进行检测,根据《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06)附录B的规定对测试龄期混凝土进行强度换算。

    2.4砌筑用砖及砂浆强度检测

    采用回弹法检测砌体中烧结粘土砖砌体抗压强度,采用点荷法检测砂浆抗压强度。检测数据见表2.4系列(砖的检测数据表格略)。 



    二、中小学建筑抗震性能检测鉴定的重要意义:

    1.1 国家抗震设防标准要求提高,原设计“先天不足”

    根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 2008) 的有关规定,校舍工程属于乙类建筑,即重点设防类。该标准*3.0.3 条款规定:重点设防类抗震设防标准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按此标准建湖学校应按乙类7 度设防,而95%以上学校建筑设计时是按丙类6 度设防,故远达不到抗震要求、难以通过。

    1.2 校舍建筑结构体系存在明显不合理

    许多既有校舍建筑使用时间长,校舍陈旧。而校舍建筑又普遍存在着开间大、横隔墙较少、门窗占用面积大的特点。校舍建筑楼内交通面积较大,而走廊、楼梯间相对来说是建筑物抗震较薄弱环节。还存在将楼梯间布置在建筑物端部等不合理的情况,因而许多校舍建筑存在着空间刚度和整体性均较差、抗震能力低的问题。即使采用框架结构的,普遍为单跨框架带悬挑走廊的形式,又缺少多道防线的基本要求。

    1.3 施工质量不佳,未严格按图纸施工

    经现场检测后与设计图纸对比,部分校舍圈梁构造柱设置与建筑施工图不相符,纵横墙交接处咬槎一般,拉结钢筋或芯柱配筋设置不符合规范要求,预制板端未设拉接筋或不起拉接作用。抽样检测后发现砌筑砂浆饱满度不够或者强度有问题,混凝土梁柱抗压强度值偏低。

    2 对不同校舍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的分析

    1.1 砌体结构校舍建筑的抗震特点

    大部分正在使用的校舍建筑为砌体结构。砌体结构属于脆性材料结构,通过砌块和砂浆的互相作用及纵横墙的拉结而达到具有一定承重能力和抗震性能。砌体结构的抗拉、弯、剪的强度较其抗压强度低,砌块之间的连接较差,虽然设置了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圈梁等加强措施,但当遇到强震时,在复杂的地震波作用下,砌块之间的连接*被破坏,导致砌体离散,受力构件破坏,建筑物垮塌。

    1.2 钢筋混凝土结构校舍建筑的抗震特点

    也有很多正在使用的校舍建筑属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框架结构建筑整体抗震性能较好。但通过历次震害发现,框架结构填充墙破坏严重。地震后很多看似破坏严重的框架结构,主要是维护结构的破坏。填充墙对于框架结构的抗震贡献必须被充分认识。填充墙不是简单地降低结构自振周期,还可以有效耗散地震能量。填充墙与框架梁、柱的构造连接应加强。


    三、屋抗震具体措施:

    1、 教学楼设计理念要更新

    限制设计单跨教学楼,限制设计外廊悬挑式教学楼,以往的外廊式单跨框架方案,可在外廊的外侧边增设一排钢筋混凝土柱,使结构横向大梁成为三点支承,变单跨为多跨体系;大空间校舍宜采用全现浇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推荐采用钢结构教学楼等抗震有利的结构体系。主体结构还可采用轻钢框架-支撑结构,墙体可采用轻质、保温隔热板,楼板和屋面板可采用轻质板,减轻结构自重。

    2、 针对性、选择性地采取加固改造

    加固改造工程不能与新建建筑的性能相对比,应以防倒塌为目标。对预制板砖混结构的加固可采取的可靠措施为:预制楼板在板下靠墙处增加角钢加固,墙体单、双面用钢筋网水泥砂抹面加固,外加构造柱、圈梁及基础加固。也建议采用增设钢筋混凝土翼墙。对高度、层数未**过规定限值的砖混结构,墙体加固方法建议以钢筋网砂浆面层法、水泥砂浆面层法为主,也可以采用钢绞线- 聚合物砂浆面层法,并尽可能减少对外墙面的破坏。单跨框架结构采用走道外侧加框架柱的加固方法,对原建筑结构及墙面等损坏较少,可以**考虑。加固改造方法需改变“强梁弱柱”真正体现“强柱弱梁”,改变梁柱破坏形式。中小学校舍的抗震鉴定与加固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影响重大,需从鉴定标准入手,结合抗震措施、抗震构造措施,经抗震验算,按规程进行加固设

    计,合理施工,才能使校舍的整体抗震性能得到加强。从而满足抗震设防要求,切实**广大师生的生命全。



    http://denhongwa0202.cn.b2b16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