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幼儿园检测报告在哪里办理
对于的“静力安全性级别为BSU级,结构抗震性能不满足鉴定要求”的综合鉴定结论,以下做一些说明。
jian筑结构在日常静力情况下的受力状态和偶然地震作用下的受力状态有很大差别。在日常静力状态下,结构以受到竖向荷载为主,如结构自重、楼面人员、家具等重量、屋面保温层、防水层、下雪时雪的自重等,起承重作用的粘土砖墙及钢筋混凝土柱以受到压力为主。因此只要是构件材料强度不至于很低、构件在平时使用时没有过大的损坏和倾斜,大体都可满足日常静力安全要求。比如jian于五六十年代的jian筑物,基本没有什抗震设防措施,但也使用至今,未出现事故,表明其满足日常使用要求。
而当发生偶然地震时,地震能量以地震波的形式从震源经地基土传递到jian筑物,jian筑物产生水平的或上下的振动,主要是水平振动,这一点经历过地震的人员都有亲身体会。在水平振动时,运动的结构物会产生加速度,根据物理知识中牛顿*二定理,我们知道惯性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建筑物本身具有质量,当其产生加速度时,在建筑物上就会产生惯性力,也就是平常说的地震力(也称地震作用)。建筑结构在水平地震力的作用下,墙体受到水平推力,柱受到弯矩和剪力作用,结构构件内力形式完全不同于静力状态。地震作用在结构中产生的内力往往会大于静力荷载在结构中产生的内力,且地震作用属于动态作用,其作用力的大小与结构平面布置规则性、立面布置规则性连续性、层数、层高、结构形式、建筑物整体性等多方面因素有关。
因此,对一栋jian筑物评定为“结构静力安全性满足要求BSU级,现有结构抗震性能不满足要求”属正常情况,即指目前结构可满足日常安全使用,但在地震作用下抗震性能不足或抗震防灾能力差。
例如:一栋jian筑物材料强度均满足设计要求,施工质量较好,日常使用没有出现异常情况,一般情况下可满足日常安全使用,即静力安全性鉴定满足,可评为BSU级,但结构体型严重不规则,建筑平面呈现L型、或“工”字型或“凸”字型,这些体型在地震作用下较易出现扭转效应,在建筑物拐角处出现应力集中,导致拐角处产生严重震害;或者是结构没有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和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及纵横墙体之间的拉结措施不可靠,致使结构整体性差,使得抗震性能差。墙体构件本身很结实、承载力满足,但整体结构是由构件组合而成的,构件之间的联系较为重要,圈梁、构造柱的设置及墙体之间的拉接措施正是起到加强结构联系和整体性的作用,正如搭积木一样,积木块本身很结实,但各个积木之间为虚搭,在竖向力的作用下,尚能保持承载和稳定,但在水平推力的作用下,积木便会倒塌。
砌体结构校舍抗震性能的缺陷
在我国,砌体结构因其施工方便、构造相对简单、造价较其他结构形式相对低廉等优点成为广泛应用于中小学校舍的结构形式。砌体结构属于脆性材料的结构,其抗震性能与承重能力是通过砌块与砂浆间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砌体结构其抗拉、弯、剪强度相对其抗压强度要低,砌块间的连接也较差,虽有一定的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及圈梁等的加强措施,但当有强震时,在地震波的作用下,砌块之间的连接很*遭到破坏。尤其是未经过抗震设防设计的砌体结构,在强震中破坏更为严重,易出现整体垮塌。历次震害数据表明:砌体结构房屋的毁坏和倒塌是造成人员大量伤亡的主要原因。
由于中小学校舍jian设年代各异,设计的抗震设防烈度也不尽相同。部分是20
世纪70年代或更早的学校校舍均无抗震设防;20 世纪80 年代建造的校舍按78 版抗震规范设计;20世纪90年代建造的校舍按89版抗震规范设计;2003
年后建造的校舍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 —
2001)进行抗震设计。因此现有中小学校舍相当一部分不满足抗震设防,且由于使用时间长、房屋开间大、使用功能的变化等,结构抗震能力进一步降低;有些jian筑虽然进行了抗震设防,但不能满足重点设防要求,须经过抗震鉴定和加固后方可安全使用。由此可见,砌体结构的抗震加固的意义非常重要。
校舍抗震性能薄弱环节主要体现在整体性连接构造上,房间内外墙交接处、外墙四角缺少构造柱及贯通的圈梁;抗震构造中,大部分jian筑的圈梁、构造柱不符合规范要求,房屋的整体性、抗震性能差,砌筑砂浆、砌体材料强度偏低,达不到抗震标准规定。抗震节点构造差,部分砌体有裂缝,局部jian筑物基础下沉。由于设计年代较早,自然老化和人为影响,部分砌体结构墙体出现裂缝和地基沉降现象,竖向承载力不足。楼梯间构造柱及圈梁未按规范进行设置也是造成震害的一个重要原因,必须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砌体结构校舍抗震性能缺陷归纳如下:
(1
)jian筑物层数及高度**限。层数**过4 层,高度**过12m;
(2 )房屋的高度与宽度之比大于2 . 0 ,且高度大于底层平面的长尺寸;
(3
)抗震墙大间距**过限值。很多中小学校舍预制楼板使用相对普遍,其抗震横墙间距均**过了7m的规范限值;
(4
)大部分楼、屋面为装配式楼板,达不到刚性楼、屋面的要求;
(5 )砌筑砖强度、砂浆强度等级较低,不满足规范要求;
(6
)部分楼梯间置于jian筑物的尽端部或转角处;
(7 )外墙四角、楼梯间等位置缺少必要抗震构造柱;
(8
)装配式混凝土楼、屋盖砖房缺少必要圈梁,圈梁布置设置位置高度不合理及不满足间距与配筋要求;
(9
)门窗间墙局部宽度尺寸较小,形成独立砖柱承重,对独立砖柱应加固。